包括慢性肢体缺血(CLI)、慢性心力衰竭(CHF)和脑血管缺血(CVI)在内的心血管疾病不仅危及生产生活,而且显著增加了医疗成本,最终成为第一死因。在富裕国家,过度和不正确的饮食、久坐的生活方式、紧张的工作条件和遗传因素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、肥胖和糖尿病、血管进行性疾病的主要原因。代谢紊乱的复杂性已被“代谢综合征”的概念恰当地概括[1,2]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(A-RMD)的萎缩形式与脉络膜血管的初始缺血、视网膜色素上皮(RPE)的进行性退化和视网膜光感受器的死亡也可以包括在内,因为增加具有非常高耗氧量的视网膜的氧合具有决定性的相关性[3]。
目前医学提供了一系列降糖药、降压药、抗血小板和抗血栓药物,以及可能与阿替齐胺或/和贝特类药物相关的他汀类药物。所有这些药物,通过使血糖、动脉压、高凝状态、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正常化,能够延缓缺血发作,特别是当这些药物与适度饮食和体力活动相关时。
虽然心血管病患者的寿命显著延长,但由于随后在血管水平发生慢性炎症,病理过程仍然活跃,这会引起慢性氧化应激,这是由于氧化剂分子过量或/和天然抗氧化能力逐渐减弱之间的不平衡[4]。在形成物中有以阴离子超氧物(O2·-)、过氧化氢(H2O2)、可能的羟基自由基(OH·)、过氧亚硝酸盐(ONOO-)和次氯酸(HClO)为代表的活性氧物种(ROS)。此外,过氧化过程、补体激活、凝血、金属蛋白酶和生长因子、血栓素A和白三烯的释放、肿瘤坏死因子(TNF)、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(IL-1、IL-2、IL-6)等细胞因子使炎症过程永久化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