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染性创面是临床上的一种难治性疾病,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在病原微生物定植、持续性炎症及组织修复障碍等。尽管抗生素和外科清创技术的进步能明显提升感染控制效率,但仍然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,导致患者创面迁延不愈,甚至会引发更加严重的感染,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。
人体受到各类细菌、真菌感染会出现不同的病症表现,比如发烧、白细胞升高等。伤口同样如此,当受到了不同原因引起的感染时,它的表现也同样不同,因为创面存在人体表面,更便于我们的观察和辨别。
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原因:①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:是最常见的引起创面感染的细菌之一,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,破坏组织,引起炎症反应。绿脓杆菌:在潮湿环境中容易滋生,可引起创面分泌物增多、绿色脓液等症状。大肠杆菌:通常存在于肠道,当创面污染时可能引起感染,导致创面红肿、疼痛加剧。②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: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,创面可出现白色膜状物,伴有瘙痒和疼痛。③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:可能导致创面周围出现水疱、疼痛、瘙痒等症状。

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,近年来在感染性创面治疗中备受关注。早在20世纪80年代,研究者已对臭氧作用机制展开研究,指出臭氧作为生理激活因子,可通过诱发相关生理反应来改善机体细胞的供氧与代谢能力,从而发挥消炎、镇痛与免疫调节的效果。近年来,随着国内外臭氧治疗技术的发展,臭氧治疗范围也日渐广泛,如感染性疾病、慢性溃疡、缺血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,甚至在各类疼痛性疾病治疗中也取得一定疗效。然而,以往研究多集中于臭氧气体作用的研究,而臭氧溶于水后同样可发挥出巨大的氧化作用。为此,臭氧水在临床创伤愈合与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也日渐广泛。
给予臭氧消毒技术处理,即制备浓度不低于6mg/L的臭氧消毒水,连接喷射壶,对患者感染性创面进行冲洗处理。喷洗过程中,先采取雾状喷射法。而对于较深伤口,则采取束流喷射冲洗,冲洗结束后再充分清洗消毒,最后进行包扎缝合,并叮嘱患者定期复诊。同时,在复诊过程中,先采取雾状喷射法对患者创面进行浸润处理,后以束流喷射法处理创面分泌物与血痂,同时按摩性喷射创面周边皮肤。
①可有效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,加速感染性创面的愈合,并迅速杀灭沙门氏菌、流感病毒与肝炎病毒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;②与紫外线相比,臭氧杀菌速度更快,且溶于水后的消毒杀菌效果倍增;③臭氧通过生成活性氧,为机体正常细胞提供良好的修复和再生环境,更有利于患者创面的修复愈合;④借助臭氧消毒水对患者创面进行消毒时,多采用喷射性消毒法,可借助压力使臭氧水溶液更好地渗透至患者伤口深处,进而对那些隐藏在机体深部组织内的致病菌起到杀灭作用,而且消毒过程中喷射壶的应用,更是借助喷射性射流对患者创面实施按摩,促进机体创面局部组织的血液流动,并加快机体创面肌肉的局部代谢,加速创面愈合。
【注】文章部分内容节选自文献:亓文华.臭氧消毒技术在感染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[J].
|